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,由智能算法生成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
近日,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实施“微短剧+”行动计划 赋能千行百业的通知》出台,提出要推动微短剧与千行百业结合,深入实施跟着微短剧去旅行、来学法、看品牌、学经典、来科普等创作计划,激发全社会深度参与网络文艺创新创造。
为啥要推出这一计划?相关部门一个很重要的考量是:遏制微短剧野蛮生长态势,通过规范管理和创作提升双管齐下,推动微短剧行业健康发展。
近年来,随着一批短视频平台异军突起,微短剧在较短时间内攻城略地,成为了大众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。不可否认,在流量为王的商业逻辑下,整个行业泥沙俱下,一些微短剧过分追求噱头,依靠天马行空的想象、离奇乃至荒谬的情节,迅速抓住了一些受众的注意力乃至让其沉溺其中,微短剧也因此被诟病,俨然成了新时期电子鸦片。其实,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新物种,微短剧并没有原罪,而是需要予以规范和引导。就此而言,“微短剧+”行动计划的推出可谓正逢其时。
如今,国家广电部门就“微短剧+”行动计划广发英雄帖,广东应该如何接招呢?对此坊间有人或许并不看好,因为从过往的历程看,尤其在长剧集时代,广东的表现并不出彩:这与其素来低调务实,对于经济发展格外看重,对文化娱乐方面相对不太感冒有关。不过,这显然有点“用旧眼光看待新事物”的意思了。毕竟,微短剧与长剧集是迥然不同的品种,虽同样具有影视基因,但微短剧低成本、短周期,能够广泛触达各类视听受众,在商业模式上,完全是另一套打法。
更为重要的是,广东并不缺优秀的制造能力。比如出品的《公关小姐》于1991年荣获第九届电视金鹰奖优秀连续剧奖、第11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三等奖。其他一些剧集,如《七十二家房客》《外来媳妇本地郎》《都市笑口组》《乘龙怪婿》等也都展现了一贯的精良制作水准。放眼微短剧赛道,省内多地已具备不错的发展基础。比如在东莞诞生了一座名曰“竖店”的微短剧制作基地,占地超过1万平方米,名字既区别电影时代的“横店”,亦隐隐透露着执牛耳的雄心。
把视野聚焦到三农领域,广东可以说已在微短剧创作方面走在了前列。比如,茂名市联合广东广播电视台创立了“大湾区茂名短剧合作区”,后者主导拍摄制作的微短剧《化州化橘红,天下第一红》(第一季)反响热烈,不仅有效带动化橘红销售额近 2.6 亿元,同时也吸引了吉林、保定等地农业农村部门的目光;韶关乐昌则以黄金柰李为主题,携手省广播电视台开拍全球首部农文旅融合微短剧《黄金柰李西游记》,推动农特产品出圈破圈。而肇庆制作的全国首部“年花”贺岁微短剧《父爱如兰》,不仅具象化了“齐天大圣”兰花的内涵,更打造和输出了“父爱如兰”价值理念和IP。
时下微短剧风口正盛,据相关机构不完全统计,2023年国内电影市场规模为549亿,同期微短剧的市场规模为373亿,但后者的增幅为267%。这一巨大的增幅,不仅体现了短剧的爆发力,更体现了其巨大的价值空间。有了先手棋,有了来自上层的政策背书,通过微短剧+创作计划,敏锐把握短剧经济风口,把短剧打造成农产品品牌建设、乡村文明传播的利器,广东能否从一步领先转变为步步领先?一切且让我们拭目以待!
作者:胡一刀
来源:南方农村报杠杆炒股如何理财
Powered by 香港联华证券_国家允许的配资平台_国内可查十大配资平台 RSS地图 HTML地图